- 教学目标:
- 中四高华源流的文学班学生能够就朱自清《荷塘月色》(简化版):
- 透过分析景物的变化,掌握作者由“不宁静”而至宁静的心境变化;
- 说明作者在文本里为了展示情感变化而采用的艺术手法(比喻、烘托、反衬)。
- 课前任务:
- 登陆Edmodo观赏有关作者生平的视频。
- 阅读朱自清《荷塘月色》(简化版),为生词释义并回答以下思考题。
- 课前思考题:
- 作者的主要描写对象有哪些?(荷塘、月色、自己的心情)
- 作者的描写可以分为几个部分?每个部分的大致内容是什么?
- 第一部分:第一段-交代作者去荷塘的缘由和时间
- 第二部分:第二至三段-描写前往荷塘路上的景物
- 第三部分:第四至五段-描写荷塘的景物
- 第四部分:第六段-描写荷塘周围的景物
- 注:第七段是结尾
- 课堂教学步骤(2堂课):
- 导入活动(测试学生所已知):
- 朗读文本(考察生对生词读音的认识)
- 师通过提问的方式(或Socrative平台)让生分享对课前思考题的想法(考察学生对文本结构的认识)
- 主体活动:
- 荷塘景色“板块图 panel drawing”(考察/补充生对文本写景释义的知识)【注:此活动拟删改,请参考相关反思记录】
- 生分为四组,各领文本四部分(见上文)之一,并在麻将纸上针对该部分的写景内容进行白描图画。
- 画成后,师按照情节发展顺序将图画贴在白板上。
- 生必须向全班呈现自己的图画,并解释自己的图画是如何与文本字句对应。
- 师生可就文本各段落对景色的描述追问负责组别,若画有遗漏偏误,负责组别可当场补遗纠正。
- 注:《荷塘月色》的画面性极强,故可以绘画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其写景之认识。师可由此导入文本抒情一面的分析。
- 专题讨论——“借景抒情,咏物言志”(通过引导,让生从已知之写景知识延伸至未知之抒情分析)
- 生再按以上分组(即根据结构四部分的分组)对负责段落进行深入分析(引导问题如下)。
- 根据引导问题为该段制作专题简报,并向全班呈现。
- 师对专题简报进行点评补充,并引出文本“借景抒情,咏物言志”的艺术特色。
- 专题讨论引导问题(须扣住教学目标题!):
第一部分——第一段、 - 第一段的场景在哪里?
- 结合课前任务的阅读材料,为何作者会”这几天的心里颇不宁静”?
- 回到家后,“我”的心情是如何的?(沉淀心情,恢复宁静)从哪里看得出?
- 第二部分——第二至三段
- 对于”我”而言,白天和夜晚的差别在哪里?(景物、心情的差别)
- 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场景在哪里?空间的移动如何影响“我”心境上的变化?从哪里看得出?(家到小路,“自由的人”)
- 第三部分——第四至五段
- 第四段和第五段的场景在哪里?空间的移动如何影响“我”心境上的变化?从哪里看得出?(小路到荷塘,“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”)
- 作者在第五段里如何描写月色?这表现“我”的何种心境?(烘托手法,平静心情)
- 第四部分——第六段
- 第六段结尾处有一句“这时候最热闹的,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;但热闹是它们的,我什么也没有。”
- 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——作者究竟“没有什么”?你为何如此认为?
- 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凸显自己什么样的心境?(反衬;乐景写哀,平静心情的波动)
你好,敝人认为板块图的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们大致理解文本中的意象,不需完全去除,或许能作为学生们回家预习文本后的一个小作业,并在课堂上当作课程导入的一小部分,让几位学生发表板块图,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,之后再带进贵组拟定后的教学活动 (:
回复删除